得益於技術愈來愈成熟、裝置量大幅攀升,近年來太陽能系統價格正不斷下滑,發電成本已經開始可以跟傳統火力發電一較高下,不過太陽能電池的價格已降至最低點了嗎?最近美國麻省理工與美國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發現,若太陽能電池能再「瘦」一點,成本還會持續降低。

 

 

 

過去幾年來,太陽能價格可以用暴跌來形容,為近年來成本降幅最大的再生能源技術,根據彭博能源財經(BNEF)資料,1977 年到 2015 年間,太陽能電池發電成本已從每瓦 76 美元最高點降至 0.3 美元,近年更因為裝置量攀升而持續下滑,過去高不可攀的太陽能技術,現在已親民許多了。

 

BNEF 2019 年能源展望更指出,到 2050 年時,世界一半電力將來自風力與太陽能,這都是因為每度電均化成本(LCOE)快速下降。不過技術成本降幅的空間永遠有限,要再降低成本的難度愈來愈高,除非要開發另一種太陽能技術。

 

目前太陽能主流技術為矽晶電池,是由矽料、矽晶圓、電池片、模組等廠商串起的龐大產業鏈,其中結晶矽為關鍵原料,矽晶圓廠熔融結晶矽後,可製成單晶矽晶棒或是多晶矽晶碇,切片後成為矽晶圓,再由中游的電池廠商將矽晶圓進行處理,成為太陽能電池,最後在經過模組廠串接電池並封裝於模組板中。

 

目前太陽能矽晶圓厚度約為 160 微米,但麻省理工與 NREL 科學家指出,如今矽晶太陽能正以 30% 速度持續成長中,技術也日新月異,透過製程改進,若將矽晶圓「瘦身」至 100 微米、甚至是 40 微米,有望將矽使用量降低四分之三,這樣一來太陽能成本還會更便宜。

 

過去雖然也有廠商想要挑戰更薄的矽晶圓,但因為太薄的電池存有脆又易碎、效率低的問題,因此最後不了了之,但研究人員表示,現在的設備技術以及新的太陽能結構研究有辦法跨越這些挑戰。

 

科學家研究包含鈍化發射極觸點(PERC)等在內的四種不同太陽能結構,發現若將矽晶圓厚度縮減至 40 微米並用新工藝製造電池,幾乎不影響性能。麻省理工博士後 Zhe Liu 表示,在矽晶圓厚度研究中,我們發現在某一範圍內,太陽能效率不會變,因此成本就有下降的空間。

 

雖然對於廠商來說,研發新的厚度、更換設備這些事情無疑是耗時又昂貴的過程,但新技術不僅有機會降低成本,也能讓產業繼續向前走。Liu 表示,透過目前的技術,厚度應可降至 100 微米,且新型的裂紋檢測等也有助於縮小矽晶圓的厚度。

 

科學家認為,未來若成功研發矽晶體生長技術,就不需要再切割矽晶棒或是矽晶碇,也有助於太陽能電池瘦身,厚度甚至有機會降至 15 微米。

 

針對這項研究,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助理研究科學家 Andre Augusto 表示,製造太陽能成本支出最多的部分為矽料和矽晶圓,因此在產業快速擴張的情形下,薄矽片不僅可以解決矽晶源供應問題,製造出更多的太陽能電池,且薄電池更耐熱,也有其他的優勢。

 

For cheaper solar cells, thinner really is better

New Energy Outlook 2019

Solar PV power cost from 1977 to 2015

 

(科技新報)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太陽能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vekeke30 的頭像
    lovekeke30

    lovekeke30的部落格

    lovekeke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